当前位置:首页>风景名胜>人文景观>德鼎

德鼎

更新时间:2014-12-04 | 点击数:1067

 

 

在无锡新区梅村街道的至德广场中央有座台基,基座上耸立着一座青铜巨鼎,称为“德鼎”。重铸的德鼎,底台高度与德鼎的高度的策划都有其现实意义:台基高度为一米八,三六一十八,在数字上象征“三”即“三让”,“六”即“六六大顺”;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也是六个字;德鼎高度为三米,重量三吨,也象征着“三让”。

 

 

 德鼎的由来:泰伯的祖先原是活动于渭水流域的一个古老民族。始祖名弃,尧时被任命为农官。弃在舜时还曾与大禹一起治过水,因治水有功被封于邰地(今武功县)。弃姓姬,后来弃的曾孙公刘至泰伯的父亲古公亶父有十代人居住在豳(bīn)地。在商朝殷高宗武丁年间,古公亶父当上了部落的首领,他不但守住了公刘的基业,而且生产不断发展,财富的积累也逐步增多,百姓也安居乐业。此时北方游牧民族戎狄觊觎这块大好的地方,古公亶父审时度势,认为自己部落与戎狄开战会两败俱伤,于是古公亶父决定放弃世世代代经营的豳地,他们告别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,扶老携幼,跋山涉水,在岐山脚下扎下了营盘。此时豳人基本上举国倾出,尽复归古公于岐下。

 

 

 

在迁移途中,周部落的女人和孩子们不幸被其它部落抓去。古公亶父就派自己的三位公子(长公子泰伯、二公子仲雍、三公子季历)率人去救。最后,女人和孩子们救回来了,但泰伯受了重伤,从此不能生育,这也是日后泰伯奔吴的一个原因;泰伯、仲雍、季历三兄弟从小修《伏羲》,(《伏羲》是《周易》的前身),《伏羲》所倡导的是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但当时所处的社会是人吃人的奴隶制社会,与泰伯、仲雍理想中的社会格格不入,他们向往一个理想的社会,这就是泰伯奔吴原因之二。

     商朝末期,帝王等奴隶主们的生活非常奢侈糜烂,尽情地挥霍民脂民膏,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,他们根本不关心百姓的疾苦。此时,一些部落陆续叛商,羌人也对商骚扰不断。虽然商王几次亲自率兵征战,往往顾此失彼,一方暂时平息,另一方烽烟又起。商王朝已危机四伏了。

     岐周经过古公亶父多年的发展,经济实力雄厚,军事力量强盛,威望大增。此时古公他胸中蕴藏着“翦商大志”。但是翦商的大业靠谁来完成?靠古公他自己?显然不行,他知道,灭商要靠几代人的努力。

 

正在古公亶父考虑翦商大业的时候,三公子季历生下一子名昌,昌有“圣瑞”相。对于凡要办大事靠占卜来预测的古公亶父来讲无疑是一个好兆头,便曰:“我世当有兴者,其在昌乎。”可在商朝,中国的社会已是奴隶制社会了,原始社会的那种禅让制早已废除,禅让制由世袭制所代替。父亲死后,由长子继承。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,长子泰伯,次子仲雍,三子季历。按当时的世袭制度,“周室”侯位应该传给泰伯,但是古公亶父为翦商大业有他的考虑,季历的母亲太姜有相当实力,她娘家羌国也很强大,周羌联姻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合,古公要实现翦商大业,周必须与羌等各国结成同盟,今后的周羌联合,季历继位最佳人选,而且,要是季历继位还可以传给昌。所以古公亶父意欲传位于季历,他把翦商大业的希望寄托于尚在襁褓中的“昌”身上。可他又必须遵守老祖宗传下的规矩,此时古公的心理是十分矛盾的。泰伯、仲雍察觉了古公亶父的意图,《史记》吴泰伯世家称:“于是泰伯、仲雍二人乃奔荆蛮,文身断发,示不可用,以避季历。”《史记》周本纪称:“乃二人亡如荆蛮,文身断发,以让季历。”太史公司马迁用词高明,称泰伯奔荆蛮,又称亡荆蛮,其实是“亡奔”也。又以避季历和以让季历,其实是“避让”也。因为“季历贤”,深受古公宠爱,又有“圣瑞”之子昌,他在岐周很有实力。泰伯、仲雍表面上为父亲治病而外出采药,实质上是既成全了父意,又避免了一场兄弟不和或兄弟相残的悲剧。如何避呢?如果避得近,仍然生活在周原附近,还是成了季历继位的障碍,要避,必须远点。于是他们于祖甲十八年(公元前1146年)一直“奔”到远离岐周达数千里之遥的江南荆蛮地区(今无锡梅村),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泰伯让王奔吴。

 

 

泰伯奔吴就是为了促成父亲翦商大志。文王(姬昌)和其子武王(姬发)果然成功,推翻了暴虐的商朝,建立了周王朝。而泰伯与仲雍转辗来到荆蛮,建立了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史称“句吴”。以德为旨,受到民众的敬崇。“德鼎”是华夏九鼎之一,它象征着周室王权,泰伯礼让周室君侯,使父亲的翦商大志完成。西伯侯姬昌,为念泰伯让国之功,特仿铸“德鼎”馈赠于泰伯,以敬泰伯的高风亮节,也祝福句吴安祥之意。到第五世吴王周章朝觐姬发(周武王)时,以此鼎证属周章是泰伯后裔,故被封为吴侯,从此德鼎就成了句吴国王权的象征。今重铸神器“德鼎”是继承泰伯精神以德治国,保佑着吴地人民,高风永延,国运恒昌。公元前473年,吴国被越所灭,为保神器,夫差将此鼎藏匿在虎丘山下,至今不知踪迹。



 

 欣逢盛世的现在,沧桑巨变,民丰物阜,国运咸隆,古都梅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人们大踏步地走在复兴之路上,这足可告慰开辟江南的先圣,他的德行,永远是我们相传的精神财富。现今由梅里人民,重铸“德鼎”立于至德广场,这是千秋盛事,泰伯精神永记人们心中,耸立的德鼎,永远见证万世江南繁荣昌盛!